全国服务热线:400-8819-879

翻译对等-篇章性标准翻译研究(成都翻译公司)-第

作者:伊莱特    来源:Elite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量:

【例3

The sparking of the water around him (a fish) and thei sound of it cascading over the creek bed made me weak and I woke suddenly, convulsed I knew the fish, knew the place. I set out immediately.

他周围的水,噗噜噗噜地冒着气泡,水声一阵阵传到小河河底,让我浑身发软,我一阵痉挛,突然醒了。我知道这种鱼。我知道那地方。我立刻向那里走去。

(参见《英汉语篇栩译》李运兴,2003)

该句选自一篇题为Drought的散文,作者以感人的笔触叙说了河流即将枯竭,鱼儿奄奄一息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深情至爱。

原文中三个代词I的连用具有明显的修辞意图,以体现作者急切和忧虑的心情,为了使译文取得同样的效果代词可以照译。

指示照应翻译是运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词以及冠词来体现篇章的语义联系的。在指示照应中,发话者是通过指照事物在时空的远近(proximity)来确定所指对象的。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指示词在表达远近距离时,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成分,因而汉语使用者往往能化远为近,用近指词来指称较远的事物;而英语指示词表达的距离概念较接近于实际的时空远近距离(许余龙,2002:227)。让我们来看一个指示词表示时间距离的例子:

【例4

她到现在还记得很明白的是五六年前的土地庙的香市中看见一只常常会笑的猴子,一口的牙齿那么白!但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快乐的纪念,

(矛盾:《子夜》I67-168)

She could still remember the monkey she had seen several years before at a temple fair at home—it kept grinning and showing a mouthful of gleaming white teeth. That was her last, happy memory,

(许孟雄译 based on Midnight, 144)

在这个语段里,虽然五六年前是一个较远的时间概念,但由于她对往事记忆犹新,因而在心理上仍然很近,所以作者用了表示近指的来回指五六年前所发生的事。而相应的英语译文中所用的指示代词则是表示远指的that,以表示实际的时间距离。

以上的翻译案例也给英汉互译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在英语中一段只能使用人称代词的场合,在汉语中却能采用零回指的衔接手段呢?为什么汉语语篇中指示代词可以用来指称别人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在相同的情况下,英语翻译却用“that” 来表达呢?许余龙对三部现代汉语小说中的零式前指照应和人称照应的研究表明,当照应衔接项目充当句子的主题时,零田指的运用受篇章因素、语义因素、语用因素、语体风格因素、主题显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余龙,2001:223-228)

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系统的不同特点,注意他们在两种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倾向,以及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从整体上把握原语中的逻辑和人物关系,恰当确认源语中照应的指代对象,并在译语中根据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衔接方式,就能大大提高翻译的质量。

总之,英语语言的形态性特征和汉语语言的语义型特征使两种语言具有其特有的语篇衔接手段。译者应该充分认识源语和译语在衔接方式上的异同,尊重和顺应译语语篇衔接规范,将源语语篇的衔接关系异曲同工的复制出来(李运兴,2001:159)

3.1.2 连贯

衔接指的是语篇构筑过程中借助各种结构中的运作把不同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它是篇章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指的则是这些命题之间以及这些命题与整个篇章的主题之间的语义逻辑上的联系。连贯是篇章无形网络,需要通过信息接受者的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正如de Beaugrande (1981:6)所说,“连贯显然不仅仅是语篇特征,而更是语篇使用者的认知过程的产物 (Coherence is clearly not a mere feature of texts, but rather the outcom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among text user)。由此看来,语篇的连贯基础是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互动和沟通,连贯既是语言现象,又是一种心理行为。

翻译是在双语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即连贯结构(coherence configuration)的重建过程,从本质上说乃是思维转换过程(李运兴,2001172)。这就要求译者遵照源语作者的意图即源语语篇中逻辑推进层次进行译文的构建。在译文构建过程中为了确保译语语篇与源语语篇连贯性的一致,译者首先应该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手段使上下文相互衔接然后使信息的排列合乎逻辑,这样才能使得源语语篇的语义以及其所创造的意象与译语语篇保持一致。请看翻译案例:

【例5

Everywhere man is alter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 He is facilitating the spread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to new regions, sometimes deliberately, sometime unconsciously. He is covering huge areas with new kinds of plants, or with houses, factories, slag-heaps and other products of his civilization. He exterminates some species on a large scale, but favors the rnultipli-cation of others.

(Julian Huxley: The Balance of Nature)

人类到处都在改变着自然界的平衡,他帮助动植物进入新的地区,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他正在用新的植物种类,或者用房屋、工厂、炉渣队或其他的文明产物覆盖大片土地。他使有的物种大批消亡,却造成有利条件使另外一些物种成倍的增加。

(许越庭译)

源语作者采用了演绎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典型的主题句—— 阐述句——总结句结构。首句为主题句,次句进一步缩小主题,第三、四句具体说明人类怎样改变着自然界的平衡。阐述部分的句子一方面以语义与主题句的直接关联,另一方面以人称代词显现论述的逻辑序列和句际关系。

译文从逻辑推进层次上与原语保持了一致,但所用词语的相互衔接和呼应却出现了问题。原语中的“man” 表示泛指的人类”,但在形式上是单数,故用“he” 来指代。但在译文中用来指代复数概念人类显然前后矛盾,这里要么把人类改为单数的”,要么把他改为他们才符合逻辑。

因此,语篇的成篇标准连贯也是评判译文是否对等翻译的标准之一,译语语篇的连贯结构源于并不等于源语语篇的连贯结构,这是因为源语语篇的作者和译语语篇的读者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这就使得源语语篇的连贯模式可能会与译人语读者的期待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译文语篇的连贯结构常常要由译者依照原文的连贯模式和规律重新构建(李运兴,2001:164),这样才能达到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逻辑关系上的对等。

3.2 篇章的意图性和可接受性

篇章的意向性和可接受性标准体现了语篇作为一种交际事件的语用价值,语篇是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的创造活动,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作为篇章始发主体的篇章制作者和作为终结主体的篇章接受者。篇章生产者总是通过生产一个篇章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意图性),使篇章产生了一定的交际功能。Brinker列出了5种篇章的功能,即传信功能、呼唤功能、指令功能、联络功能和声明功能,各种篇章的各种功能实质上体现了篇章制作者的各种意向。

篇章生产者为了实现其意图,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互动知识、以言行事的施为知识、元交际知识及篇章总体结构知识等让篇章接受者理解其意图。篇章生产者从施为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以场景条件和行为的格局为前提条件,)的目的和实现这个目的所要求条件构成的施为模式出发,在篇章生产时根据对行为场景和篇章接受者的认知程度选择各种不同的表述。当然,篇章制作者同时也应该拥有基本的交际规范知识。拥有篇章生产和篇章接受如何作为交际者双方合作的互动行为在一个具体的场景进行的知识(钱敏汝,2001251)Grice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1e)Leech(1983)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 principle)概括了一般的交际规范知识。Grice认为,为了使语言交际双方尽可能通过互相理解,共同配合来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所有的会话参与者都应该遵循量的原则(Quantity Maxim),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1evance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然而篇章生产者往往破坏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来产生特殊意图。总而言之,篇章生产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篇章生产者有策略的激活各种知识构思着通过他的言语行为意欲达到的目的。

涉及交际规范的另一关键性问题时,篇章生产者应该拥有关于篇章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含有多少信息的指示,才能使篇章接受者领会篇章生产者的意图。篇章接受并不是一种镜像或倒影,不使篇章生产的逆转,而是一种即时的稳定阐释,使篇章接受者有策略地运用知识的过程”(Van Djik/Kintsch, 1983)。篇章接受者会通过自己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件和物体的了解以及个人对此积累起来的经验、交际场景和篇章所包含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命题之间的种种关联。

了解篇章的生成和接受过程对源语语篇意图的理解以及在译语语篇中对这种意图的重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篇章的意向性和可接受性是翻译行动论的核心内容” (张美芳,2001)。译者首先要了解原语作者意欲通过篇章表现什么样的意图,因为这意图主宰着语篇制作的策略(如阐释主题、选择修辞手段和语法结构等)(参见张美芳2001)。这就要求译者首先成为原语语篇的接受者、阐释者和领会者,重新体现通过语言逐步表现出来的篇章生产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激活与篇章生产者共有的知识,重新构建篇章的意义以及篇章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译者既要整合命题,同时还要整合施为性言语行为、行为单位以及篇章总体结构来阐释领会原语语篇的意图。

由此看来,语篇的意向性分析对翻译至关重要。刘宓庆(2003:381-385)先生就意向分析提出了以下几条:意向永远蕴涵于意义之中,意向可以是主体表述某种认知的潜在形式意向可以寓于隐喻之中,意向可以与心理素质、心态、意境和潜在意识形成叠区,意向取决于语境,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语境范围(场界)支配。刘先生的意向分析理论为译者提供了语篇意图性分析的理论依据,翻译必须遵循意向性原则,才能充分表达原意。首先,了解原作意图可以帮助译者感受文章的组织方式,从而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因为语篇结构的选择受作者意图的影响。其次,作者为了成功地传达创作意图而运用的独特语言手段即风格,译者若掌握了作者贯彻其创作意图的方法,就能更好地体现原作的风格。第三,了解语篇意图有助于译者处理翻译中包括衔接与连贯等许多具体问题。

3.3 篇章的信息性

信息是信息理论研究的对象。在篇章语言学中,指篇章生产者传递给接受者的内容。信息性是指对于篇章接受者而言,篇章中信息的行事可知与未知,可预期或不可预期的程度。任何篇章都具有信息性,de BeaugrandeDressler提出一般可能性区域” (the assumption of a range of general probabilities)的设想,将信息性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信息度表达方式琐细,信息价值最小,可预期性高,使篇章处理的负担降到最低程度,但一级信息层次的篇章缺乏可读性或趣味性;第三等级信息度具有不可预期性,常常引起信息中断、缺失或者信息差异,蕴含的信息量最高,对篇章接受者的吸引力最大,同时也要求很强的篇章处理能力。篇章生产者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度的升降手段保持篇章信息的稳定性,通过将一级信息改变为二、三级信息增强篇章的可读性,通过理据寻索”(motivation search)将三级信息降为二级信息甚至一级信息降低篇章处理的负担及信息的不可预期性程度。篇章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也会运用自己认知系统中的自然的调节机制,对信息加以升降级处理最终获得篇章的信息。

语篇的信息度与语篇体裁密切相关。叙述性语篇的交际目的是描述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事,常常传递一级或二级信息;物体描述性语篇体裁的交际目的是向信息接受者提供有关某物的信息,信息度适中,属二级信息。而科技体裁以及学术性文本则传递更多的新信息以及专业信息,属三级信息度。运用到篇章翻译中和译品评估中,译者首先要识别篇章体裁,对原语的信息度做出准确判断,不能随意对源语篇章的信息度升降级,尽可能保持译语语篇与源语语篇信息度的等值。

篇章生产者将信息系统(朱永生,1986)和主位结构相结合帮助建立特定语篇体裁的地位,不同语篇体裁的不同目的即要借助语篇的宏观结构(语篇体裁生成结构潜势)还要借助于语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语篇的连贯发展实质上是主位所包含的信息所建立的相互联系和这些信`息的合理分布。

信息系统和主位结构是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语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主位、述位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决定了语义内容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了语篇展开的有序性和连贯性。也正如黄国文(1988:64 )指出,无论从衔接角度还是从连贯角度,句子内容成份的排列和句子之间的排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都是受到制约的。主位推进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整体上来说,主位的选择和排列有一定规律可循。语言学家(Danès,1974;Fries,1983,1995;朱永生,严世清,2001)总结出以下几种基本的主位推进模式:

1) 简单线性主位推进模式(Simple Linear TP)

2) 主位同一推进模式(TP with a continuous Theme)

3) 派生主位推进模式(TP with Derived Themes)

4) 述位分离主位推进模式(the Exposition of a Slit Rheme)

大多数语篇的主位推进的模式都是多种模式组合。主位模式的使用受到语法结构、上下文衔接、修辞甚至文章体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Fries(1983)就体裁和主位以及信息分布的关系作了分析,Fries 认为阐述性语篇和叙述性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不同的。在阐述性语篇中,每个句子都应该在逻辑上与上文保持联系,它或者是对上文某个部分的扩展,或者是对上文某个成分的依附。人们一般都期望从上文(往往是上句)的述位中挑选一个成分作为新句子和主位从而导致延续性模式的大量使用。而叙述性语篇中的句子往往是以人物、时间或地点作为起点的,从而较多的使用主位同一模式。请看以下翻译案例:

【例6

(1)     Multitudes of bees used to bury themselves in the yellow blossoms of the summer squashes. (2)This, too, was a deep satisfaction; (3)although, when they had laden themselves with sweets, they flew away to some unknown hive, (4)which could give back nothing in requital of what my garden had contributed.

源语的主位:

(1)      Multitdues of bees

(2)  This, too

(3)  Although , when they had laden themselves with sweets

(4)  Which

译文1:成批的蜜蜂喜欢一头埋进夏天南瓜盛开的花蕊里,这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满意。他们载满蜜汁,飞到某个我不知道的巢中,对我花园的奉献不再有任何酬答。

译语的主位:

(1)      成批的蜜蜂

(2)      

(3)      他们载满蜜汁

(4)      对我花园的奉献

从主位的比较可看出,译文似乎保持了源语的主位推进模式,但源语中although所暗示的信息传递的转折却没有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使整个语篇的主题和逻辑关系含糊不清,影响了译文的连贯,歪曲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似乎暗示读者,这群蜜蜂只有索取,没有酬答,无情无义。王树槐根据组织汉语的低值信息在前,高值信息在后” (周之鉴,1994)的原则,将原译文改译为:

译文2:在夏天,成群结队的蜜蜂则喜欢一头扎进黄色的南瓜花里。挡他们载满了蜜汁,就会飞到那些我无知晓得巢中,不再对我花园的奉献做任何酬答。而我,依然是深深的心满意足。

虽然,主位推进模式的规律是汉英及其他语言所共同遵循的,但是,由于英汉信息传递模式,行文语序组织的不同,英汉互译时,只保持原语的主位推进模式而忽视源语语篇各信息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译文决不能算忠实,也谈不上对等。

由此看来,译者在原语理解和译文构建时应首先做到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信息度的等值,其次再根据主位和述位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断调整话语背景,不断将新知信息向前扩展和推进,实现话语的推动和展开,完成译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3.4 篇章的情景性

情景性是 de Beaugrande  Dressler 的篇章构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指的是将篇章意义与事件情景关联起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话语本身(上下文)、言语(篇章)实际发生时的环境和场景,篇章生产者和接受者的共有知识(刘辰氮,1999:80)。

任何语篇都是语境的产物,篇章生产者在生产篇章时将篇章置于与其互相作用的语言和物质世界即语境的制约中。情景性制约和决定着篇章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影响着篇章的衔接方式或表层结构以及言语所传递的信息,作用的意图。

波兰语言专家、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语境分话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tre)。话语语境即 Nunan (1993) 所说的语言语境或上下文语境,它将语境与语篇通过语义层连接起来,文化语境影响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指具体语篇所反映的一门语言特有的文化背景,文化语境相对抽象,是所有实际发生的情景语境背后的潜势Halliday , 1999:22,需要情景语境来实现。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能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一是体现样式organizational patterns(张美芳,2001)情景语境则影响具体语言交流方式的特定的情景环境因素,即在特定的场合下,交际双方在各自的社会心理机制下选择相应的语言交际表达方式,从而能动地创造语境,语篇与语境处于一个互为影响的动态中。情景语境的体现方式是语境配置。在Halliday的语域理论中,情景语境由话语场界(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参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三个变项构成。话语场界指正在通过语篇进行的社会活动,可实现语篇语类的范畴,强调语类的职业性、专业性和特殊性。话语参旨指正在通过语篇而互动的角色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正式程度,可实现语篇的具体交际功能如信函用来传达信息,论文用来阐述道理,布道用来宣讲教义,广告用来广而告之。话语方式指篇内语言成分的组织方式及其在情境中的作用,决定了语篇自有的自身结构,如广告呈现[标题,正文(带插图)、商品+品名+厂名,推销口号]的结构。

就翻译而言,翻译的对象其实就是具体语境中有着具体社会功能的语篇。译者在解码过程中运用自己文化语境知识和语用能力,根据具体的语境识别语篇的语类、语域以及语篇性,而在编码过程中根据大脑中已有的源语语篇大背景自上而下到达词句,视词句为语篇组成部分译出与原语语篇对应的译文。请看翻译案例:

【例7

Dear Sirs,

Our Order No.2468

Your S/C No.9501

We wishto refer to our Order No.2468 and your S/C No.9501, in which you promised to ship the goods we ordered in the middle of June and senf them to Shanghai port by the end June.

But we’d like to call your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up to now, no news has come from you about the shipment under the captioned order and S/C.

As we said , July is the season for this commodity in our market, and the time of delivery is a matter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 The delay of your shipment made us lose US $200000.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 we have to lodge claims of US$100000 with you.

We feel sure that you will give our claims yous most favorable consideration and let us have your settlement at an early date.

Yours faithfully,

敬启者,

我方2468号订单

你方9501号销售确认书

请参见我方2468号订单和你方9501号确认销售确认书,贵方答应于6月中旬装运我方所定货物并于6月底运至上海港。

但是迄今为止,毫无标题下货物从贵方运来的消息,这一事实务必引起贵方注意。

正如我方以前所说,7月是这种货物在我方上市的季节,交货时间对于我方来说至关重要,贵方推迟交货是我方损失约200,000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不得不向贵方提出索赔100,000美元。

我方坚持贵方对我方提出索赔以优惠考虑,并早日通知理赔事宜。

谨致!

(廖英:《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反以研究》,第30-31页)

以上例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语篇。从文化语境角度看,这是一封未按期交货的投诉信,涉及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范围内有目的的交往。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其纲要式结构大致是对等的,即首段提及供应商的承诺;第二段说明对方没有履行诺言;第三段申述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第四段提出索赔,最后一段希望理赔。原文和译文都运用了问题--解决型Pronlem-Solution Pattern)体现式样,即先综合后分析的语篇思维模式作指导,写出和译出了简明扼要、逻辑严密的商务信函。

从语场的角度看,上例涉及的是投诉索赔信息,这点可以从词汇的重复出现看出“The delay of your shipment (贵方推迟交货)lodge claims of (提出索赔)give our claims your most favorable consideration(贵方对我方提出索赔予以又会考虑)、和let us have your settlement (通知理赔事宜)

从基调方面看,原文的交际双方是贸易伙伴关系,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交际双方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信函的理由:Our Order No.2468 (我方2468号订单)Your S/C No.9501(你方9501号销售确认书)得到证实。商务信函的体谅原则强调多为对方着想,要求写作者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顾及他人的要求、愿望和感情,主张多采用收信人态度,即“you-attitude”,但原文和译文都多采用了“We-attitude”。这种“We-attitude”表面看似过于主观,但又不失礼貌得体(如“we’d like to”“we have to”的运用),显示了买方由于卖方未能按时交货而引起的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以及买方应有的投诉索赔权利。

从方式角度看,原文和译文都是非常正式的书面信函,符合商务应用文写作的完整、简洁、具体、正确、清晰、礼貌、和体谅七个原则,语篇结构逻辑合理、意义连贯。

以上翻译案例表明,翻译时译者首先要根据文化语境确定原文的语篇体裁,然后要认清原文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并理解篇中词句如何体现语域的意义特征,以便在选词造句时确保译文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特征(杨雪燕,2003),这样才能使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对等,由此看来,篇章的情景性是制约篇章交际和衡量对等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标准。

3.5 篇章的互文性

互文性是法国后结果主义文艺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Ever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osaic of citations, 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Hatim, 1990:125)篇章语言学家de Beaugrande Dressler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解释了语篇的互文性 ,也认为每一个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换的结果。(De Beaugrande & Dressler ,1981)强调语言和文本的关联性和综合性。

由此看来,互文性是某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语篇对前期语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译者作为这一活动的主体,在转换语言符号的同时在互文性指涉的刺激下,搜寻相关的先期文本,辨认原语文本的语类、主题、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调用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使原语文本解构与先期文本衔接,实现意义构建,最后完成译语文本的重构。

因此互文性是让译作忠实原作,保持原语风格再现原作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对等的标准之一。请看翻译案例:

【例8

庐山初识,匆匆五十年矣。山城之聚,全陵之晤,犹历历如昨。

(选自邓颖超至宋美龄的信,19885月)

Two score and ten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our gathering in Chongqing the mountain city and our meething in Nanjing are still fresh in my mind as if they were occurrences only of yesterday.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原文文风典雅 ,包含 了许多四字格词语 ,尤其是 “字的使用更显出了原语的古典风格。在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里提供的三种译文中,译者都将五十年矣译成了“Two score ten years have elapsed…”充分显示了三位译者搜寻目的的语关于时间的先期文本,使译者与林肯的著名演讲“Gettysburg Address”的第一句话“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产生了互文性,“score”一词来自圣经,预示着林肯的演讲既正式又典雅,具有文学文本的文采。因此,三种译文通过互文性策略使得原语与译语在语言风格上实现了对等。

除文学文本外,许多外来广告的中译文无不带有互文性的痕迹。它可以巧妙的暗示所推销产品的某些特征,鼓励读者思考,进行相关的联想,体现出广告的注意价值可读性

例如,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时为了突出其产品质量所用的广告是“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广告设计者采用了模拟的修辞手法,使此广告与《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形成互文关系,引发消费者的联想与共鸣,同时其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又有助于记忆和传播。

再看绿世界系列晚霜的广告今日的风采,昨夜的绿世界的英译文:Give me Green World. Or give me yesterday”。译文中的对偶句式使人立即联想起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Patrick Henry 的演讲名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death”。商品名 “Green World”替换了“liberty”,“yesterday”替换了“death”,不禁让人联想到:即使青春的逝去象死亡一样可怕,绿世界也会让你告别昨天,还你一个新的自我,给你真正自由的青春。(吴钟明,2004

由此看来,翻译也是一个跨时空的交际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作者、译者、读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形成一个选择与吸收、创造与变异的互动活动。”“译者作为这一活动的主体,一方面经受着因原文文本意义的多元性而带来的磨难’,一方面进行着与他文本或他译者的相关模仿、关联或暗含等行为。这一多元的意向性活动在庞大的网络织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涉,翻译就得以在众多的文本的互相指涉中完成。”(秦文华,2002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的对等单位是语篇,但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的等值不是参与者经验的等值,也不是某一个层面上的等值,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材料在同一整体语境中意义和交际功能的等值。语篇作为交际事件受篇章构成标准的制约,篇章语言学标准为我们研究分析源语语篇,构建译语语篇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识别和认清源语语篇的文化、情景语境确定该语篇的交际目的和结构潜势,通过篇章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捕捉作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然后在同一语境下通过语类互文性用目的语再现原作的信息和意图,遵循译语语篇的衔接规范,异曲同工的将源语语篇复制出来,同时还要衡量目的语篇章的可接受性。

总之, 篇章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高层次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伊莱特成都翻译公司运用其理论和原理总结和鉴别已有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扩大翻译研究视野、开拓翻译的新途径。同时,伊莱特翻译公司经国家批准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基于把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翻译任务的多语言翻译服务及翻译研究供应商,现成为成都翻译协会下属机构--成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服务专委会,同时也是成都翻译协会(CTA)、中国翻译协会(TAC)、美国翻译协会(ATA)、国际本地化标准组织(LISA)等会员单位,目前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国际语言服务供应商。伊莱特大型翻译团队由经验丰富的200名英语专业译员和150名俄语专业译员及其它语种译员队伍组成,其中:具有十年以上专业翻译经验的资深英语译员86名,具有五年以上专业翻译经验的英语译员100名;具有十年以上专业翻译经验的资深俄语译员70名,具有五年以上专业翻译经验的俄语译员60名。其由拥有资深从业经验的科技英语硕士及工程硕士联合管理,荟萃了各类高级工程技术类翻译人员以及贸易翻译、水电翻译、石化翻译、建筑翻译、机械翻译、医药翻译、生物翻译、地质翻译、矿产翻译、金融翻译、法律翻译、财务翻译、环保翻译、招投标翻译等领域的翻译专家,包括留学回国译员、外籍专家、国家级译审、教授级译审等等。所有翻译工作都是由具有多年职业翻译经验的且持有国家资质证书的资深译员亲自翻译,最后由译审和外籍专家进行四重审校和语言审核。

 

相关新闻推荐



关注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美国驻华大使馆 英国驻中国总领事馆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翻译服务:成都翻译、成都翻译公司、四川成都翻译公司、四川成都口译翻译、伊莱特成都翻译公司、四川翻译、四川翻译公司、成都翻译社、成都认证翻译、成都英语翻译公司、西部口译翻译、国外驾照认证翻译、国外学历认证翻译、四川成都同声传译、四川成都会议口译、四川成都交传翻译、四川成都商务口译、四川成都陪同口译、四川成都国际工程翻译、四川成都英语翻译公司、四川成都招投标书翻译
全国服务热线:400-8819-879    Copyright © 伊莱特翻译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10222号